首年 第五十二天

耶穌的謙卑和智慧

耶穌說:「人子來了,也喫、也喝,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,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;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〔有古卷作: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〕。……凡自高的必降為卑;自卑的必升為高。」(太11:19,23:12)

本日經文的第一節,耶穌宣稱祂自己就是智慧;智慧之子就是指跟隨祂的税吏和罪人。「智慧之子」的版本符合舊約智慧中相關的意思。另有古卷的抄寫,把「子」寫成「行為」。這可能與「智慧」原文的意思更為相容;因為「智慧」,原文sophia的意思,是指「廣泛應用的智慧,特別是把知識應用在不同範疇中 (,而獲取成功)」。因此,這字與人的行為有密切的關係。這兩個不同版本,來自兩個不同的古抄本。教會傳統中的東方拜占庭抄本,寫成「智慧之子」;而早期有非洲北部風格的梵蒂岡抄本,及中世紀修道院風格的西乃抄本,則寫成「行為」。值得留意的是:近年有學者指馬太福音的原稿是用亞蘭文寫的,接近舊約的希伯來文;換言之,不同的抄本可能只是不同的翻譯而已。

耶穌宣稱自己是人子,即是人的後裔 (the Son of man),有從屬於人,掌握人權柄的意思。換言之,祂指自己是百分百的人。耶穌也是神的兒子 (約壹5:20),是神的後裔,從屬於神;因此,祂也是百分百的神,因為祂是「神的兒子」(the Son of God)。在面對別人的指控時,祂不是以神兒子的身分去教訓人,祂也不跟人辯論,而是指出智慧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或果子,以證據去說服人。這表明了祂的謙卑。耶穌請問當時的人:究竟是耶穌變成了貪食好酒的人,還是稅吏和罪人變得愈來愈似耶穌呢?如果是後者,就是智慧在耶穌身上正面地影響了罪人,並且展現了美好的榜樣,讓信徒去效法祂的生命和事奉。

耶穌説:「自卑的必升為高」。筆者理解,信徒要學像主的謙卑,學習智慧,抗拒世俗惡人和邪靈的影響,並展現屬神智慧的證據,跟祂一樣地以真理的大能力,去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願意以謙卑的態度,大量學習有關主耶穌的智慧嗎?如願意的話,你平日的生活作息需要有哪些調整呢?

2) 你渴望耶穌的智慧改變自己和改變他人嗎?如渴望的話,你首先需要有甚麼改變呢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