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九十九天
聽從勸教,使人有智慧
「愚妄人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;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。」(箴12:15)
「你要聽勸教、受訓誨,使你終久有智慧。」(箴19:20)
上述兩節經文中的「勸教」都是來自同一個希伯來文 ‘etsah,意思是「建議、忠告、勸勉,獻計、獻策、計謀、計策,目標、計劃」;簡而言之,就是「實際可行而有益的建議」。愚妄人眼看自己所行的都為正確,與「自以為有智慧」(箴3:7上) 相吻合。愚妄人常常受困於自己思想正確,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惑之中;相反,智慧人的心態,常有很大程度的開放思想,尋找和聆聽外在實際可行而有益的建議和計劃;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一切的智慧。當然,信徒對外開放時,不是胡亂地吸收外界資訊,而是尋找有用和有智慧的建議。
其中一個人信主,但生命難有改變的原因,就是心思封閉。這封閉往往源於信主的人,覺得在未信主之前,或在不信的世界中,有很多可行和良好的建議、智慧和知識等,甚或比聖經中各種的教導更有價值。當然,有些人在成年之後才信耶穌,吸收真理的能力可能較差。他們也可能有「先入為主」的問題,因為小時候所學習過的,實在太牢固;再加上缺少深刻反省和自我改變的能力和習慣,以致即使有領受從神而來的智慧,卻改變不了舊有差劣的思想和習慣。這些都是人難以接受從神而來的勸教的原因。
神有一個方法,使人可以有深刻的反省和改變,就是接受下節經文提及的「訓誨」,也即「糾正、責備、懲戒」的意思。錯了,肯受糾正,人就自然可以進步。不過,人有時需要更強力的責備或懲戒,才會反省和改變。舊日的對,可以成為今日的錯。例如,人們見到嬰兒吮手指,覺得很正常;但看到一個成年人這樣吮的時候,就不是這樣想了。當舊有而不中用的被拆毀時,才能夠建立新的。若信徒想自己不被懲戒都可以改變,就多多接受神的「勸教」而改變吧;這樣的信徒是愈來愈快樂的。
思考問題:
1) 你覺得自己的心思夠開放,可以接受從神而來的新事物和新智慧嗎?若不夠開放,你可以怎樣靠主改變自己呢?
2) 你害怕被糾正,甚至受懲戒嗎?如是者,你會怎樣去更正自己的錯誤,而不停追求進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