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三十四天

人往往為了私利而扭曲自己

「拉結說:『我與我姐姐大大相爭,並且得勝。』於是給他起名叫拿弗他利〔就是相爭的意思〕。」(創30:8)

經文中的「相爭」原文是pathal,也指「扭曲,鬥爭」的意思,是最早出現「彎曲」一詞的。經文記載拉結與她姐姐相爭,是一種彎曲的相爭。她姐姐在婚後多生孩子,而拉結自己卻沒有生孩子。拉結就想出了一個辦法,就是把自己的婢女,給丈夫作妾,而生了拿弗他利。這名字的意思其實有「摔跤得勝」之意;和合本經文括號所寫的相爭,意思上可能有些誤差。

跟前文提及掃羅的情況相類似,人的彎曲往往是為了利益服務。其實,女人有沒有生孩子,本來就不應該比較。不過,有些人就是習慣把自己人生的際遇和得著,跟別人比較。這種錯誤的比較可以產生出妒忌,繼而有彎曲的思想和言行。其實,跟一些比自己過得好的人比較,只會令自己情緒低落;或者要跟別人比較的時候,就會產生出惡性競爭,甚至損人害己。相反,跟那些比自己差的人較量,可能會感到自豪,甚至產生驕傲。因此,與人比較通常都不是甚麼好的事情。

信徒不應該時常注目他人,而是應仰望真神,並為自己所有的一切,向祂獻上感恩;同時,按照前文所提及,學習和遵行神的公義。信徒需要學習聖經中屬靈人的榜樣,跟他們認同,甚至追求跟他們同化,而不是跟身邊小信的人同化。我們知道公義是不夠的,往往,更重要的是以智慧和能力去行出屬神的公義。再者,當信徒向著神為自己所定下的指引和吩咐而努力時,就可以從神得福,繼而分享給別人。但如果人成長在一個不講理性或道理的家庭中,往往會缺少行公義的能力。這類信徒可以從兩個方向處理缺少公義的問題。一方面,把神的話和其他相關的道理,在自己內心,跟反對的聲音辯論,嘗試說服自己去做一個跟從屬神道理行事的人。另一方面,信徒需要處理自己裡面一切不理性的聲音、情緒、信念和習慣等,逐一剷除它們,以致可以徹底地從內裡的彎曲得解脫,變得有神的正直和公義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有跟別人比較,或是有妒忌別人,甚至驕傲的問題嗎?如有的話,你想怎樣靠主解決呢?

2) 你覺得自己成長在一個講理性或道理的家庭中嗎?若不是的話,你會怎樣靠主改變,使自己滿有屬神的道理呢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