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天

你是有知识的人,还或是畜牲呢?

“喜爱管教的,就是喜爱知识;恨恶责备的,却是畜类。” (箴12:1)

本日经文中的 “管教”,可以翻译成 “训诲” (箴15:33),原文musar,也指 “指引,管教、纠正、惩戒”,引申有 “责备、警告” 的意思。在没有方向时,人需要指引;在危险来到前,人需要警告;在犯错时,人需要纠正;积习难改时,人需要责备;重复犯错时,人需要惩戒;人要拔除劣根性时,需要长时间的纠正。信徒如果能够自动自觉去纠正错误,相信可以少些承受从神而来的惩戒。

经文中的知识,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知识,而是生命的知识。客观的知识可以改变科技或环境等;但生命的知识就能够改变人心,从而改变社群。因此,经文所引申出来的知识分子,是渴望避开危难,并致力改正自己的问题和缺点,渴望完善自己,也可以帮助别人的人。生命的知识是直接针对人的劣根性。人之常情,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,然后自我纠正。不过,经文中的 “管教” 和 “责备”,很可能是指由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来的;所以,这可以关乎信徒的群体使命。信徒要克服被人揭露问题,甚至被人纠正自己错误的羞耻感;这需要一颗谦卑的心。信徒要看纠正问题比自己的面子更加重要,才能喜爱管教;引申而言,这就是一颗看真理比自己面子更大的心。这样,经文所讲的,就是要塑造一个能够改善人生命的群体;在群体相处之中,需要彼此有智慧地纠正对方。

相反,恨恶别人责备的,就难以改正自己的缺点。这类人往往只追求自己的快乐,只寻求自己合耳或中听的说话,或许还会讲求面子。再者,这些人往往会为求自己的快乐,而消灭良心的声音,唯利是图。结果,他们虽然为人,但活着就如畜牲一般。面对这类人,可能的办法之一,就是指出他们做错的后果,鼓励他们为了避免恶果而改正自己,盼望他们有一天会厌弃牲畜般的态度,而重拾人美好的本性。

思考问题:

1) 你觉得自己喜爱管教吗?为甚么呢?

2) 你有经验身处在 “喜爱知识” 人士,或 “畜类” 中的经验吗?若有,你的感觉如何呢?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