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七十八天

长大成人

“我作孩子的时候,话语像孩子、心思像孩子、意念像孩子;既成了人,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。” (林前13:11)

经文中的 “孩子”,原文nepios,更多翻译成 “婴孩、小孩子”,也指 “头脑简单、不成熟、未受教、孩子气” 的人。“头脑简单” 这解释,使人想到前文提及的愚蒙。很可能,保罗认为人小时候都是头脑简单的,要经过学习神的话语,才能够成为有智慧的成人。不过,对于当代的人而言,这个由小孩子长大至成人的过程中,就可能不是那么自然的了。神的法则,在很多地方都不被重视;因此,小孩子要长大成人,不少人的感觉是有困难的。经文提到小孩子的三方面,分别是:话语、心思和意念。

小孩子有他们的话语,成人却有另外一种语言。不过,对于一些人而言,这种不同语言的经验,并不真实;因为有些家庭的教育,自婴孩起,已经要适应一套成人的语言。他们认为小孩子不应该用小孩子的语言。这种教养的结果,可能会使人定格在小时候,即误以为小孩的角度和思想,对世界的理解,是适用于自己长大了的时候。语言作为理解世界的工具,如果停留在小孩子的语言理解和框架,他们就往往只会寻找符合自己期望的东西,容易对于一切不理解的,都置之不理。因此,他们对世界的理解,往往有相当大的偏差,可能对于不少现实,都感到难以接受。这使他们故步自封,在信主之后难以成长。

经文中的 “心思”,原文phroneo,有三方面意思:一、一般的理解;二、情感、感受或感觉;三、思想追求的方向或兴趣。当并合之后的词组中 “意念” 一词,其意思可能指被情感或心情所影响的思维方式。很多时,小孩子的感觉,都是先于他们的理性发展的。停滞在小孩子阶段的人,很可能就是以感觉或某些情感为中心,例如追求享受、美味、快感等。其中一个常见例子,以华人为例,就是在病患期间,人不喜欢喝中华药材所熬制的苦药水;因为他们接受不到苦口良药的道理。

思考问题:

1) 你有不停追求某种或某些感觉的问题吗?如有,你可以怎样靠学习过的神的话而改变呢?

2) 你乐意实践苦口良药的道理,也脱离了被感受或感觉操控的情况吗?你如果感到有困难,会怎样靠主克服呢?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