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八十二天
弃恶择善
“因为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,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。” (赛7:16)
经文指的 “二王”,即当时的亚兰王与以色列王;但更重要的是,它指出了小孩子有一个阶段是不懂得弃恶择善的。人之常情,通常在善恶兼收之后,才会懂得弃恶择善。有些聪明人会一路成长,一路舍弃:首先、是舍弃有害的东西;其次、出于良知的缘故,而舍弃邪恶或罪恶的东西;再次、是舍弃无用的东西,只保留有用的东西;最后、是舍弃好的东西,只追求最好的。
人长大成人时,会丢弃小孩子的事;因为小孩子的事通常是有害无益的。不过,这不是指小孩子的单纯、诚实、正直和美善等美德,而是指其智力不足以处理这罪恶世界的部份。因此,读者请留意,过去数日的分享,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小孩子所有的一切;实在,大部分小孩子的纯品天性,是很值得保留下来的。
本日经文的重点,是要人晓得分辨善恶,然后,才可以弃恶择善。除了从自身的经验中去分辨善恶,参考别人的经验,也很有价值。圣经就是记录了数十位作者,他们分辨善恶的经验;但其中有不少经文,其实不是很平白地去讲出他们的经验,而是用一些较为隐晦的方式,去分享他们所经验和分辨的。这方法的用意,就是想鼓励读者用心思考、推敲,用时间默想当中的意思,才会有所收获。同时,这方法也可以避免一些重要的属灵真理,落入漫不经心的恶人手中。
弃恶择善,表示人的理性抉择,胜过感性或情感的依附。毕竟,伴随着小孩子长大的邪恶,对不少人来说,是很有熟悉感,甚至有亲切感的。人要弃恶择善,就需要学懂决绝地放下和弃绝邪恶。要成功地做到这个地步,信徒不要介意贫穷或困难;即宁可失去,也不要保留有害之物。事实上,有些东西对人来说看似无害,但其实是长远有害的。
思考问题:
1) 回顾第一段,四种需要舍弃的东西,你觉得难是哪一样呢?如有,你可以怎样靠主克服呢?
2) 你可以胜过对邪恶或有害的人、事、物的熟悉感和情感,而断言弃绝或舍弃吗?为甚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