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一十七天
接納別人,先要接納自己
「你們要接納信心軟弱的人,不要論斷引起爭論的事。」(羅14:1新譯本)
經文的「接納」原文proslambano,指「接受 (爲附加、爲附屬的)、接納 (爲同伴)」等的意思。這提醒信徒,要接納信心軟弱的基督徒;並要持開放的態度,去處理有爭議的次要事情。因爲對於信徒間有爭論的事情,若很快下定論,就很容易帶來教會群體的分裂。信心強壯和信心軟弱,可以是兩種不同的角度。經文相關的例子是,信心強壯的基督徒,認爲吃祭過偶像的食物,是沒有問題的;但信心軟弱的信徒,就認爲不應該吃。保羅強調,信心強壯的信徒,要遷就軟弱的信徒。但筆者認爲,有時信心軟弱的信徒反而要向信心強壯的信徒學習。
人很容易接納自己的長處,但卻常常較難接受自己的弱點。如果自己是信心軟弱,要首先接受這現實;然後,看看自己軟弱的原因,才可能去解決它。接納問題先於處理;不接納問題,就無法處理它。因爲有些人老是逃避自己的問題;甚至要操控其他人,不准別人提及任何有關自己的問題。這樣的人,又怎能進步呢?很難吧。進一步講,如果教會中的人都不准提及別人的弱點,而鼓勵別人去逃避自己身上的問題,教會整體還可能有進步嗎?當信徒群體都包容問題,縱容罪惡,又怎可能領受神的工作呢?
有一些人跟別人相處很困難;因爲他們不單只不能接納自己,也不能接納他人。舉一個例子,有人選擇催促別人去解決問題,但自己卻不肯面對自己相同的問題。這是自私而不負責任的態度,因爲催促別人解決問題,比解決自己的問題容易。這些人若不反省和悔改,將會拖累教會群體;因爲群體將會變成互相指責的地方。相反,信徒要尋求智慧,不單要接納自己,正面解決自己的問題,並要以神的智慧,按照神的帶領,接納身邊的人,並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。這往往需要信徒有耐性,祈禱尋求神的指引,才能夠成功地解決不同的問題。
思考問題:
1) 你覺得容易接納自己的軟弱或問題,繼而靠主的幫助去處理它們嗎?
2) 信徒的群體若要進步,應該怎樣一起處理人的軟弱和問題呢?遇有合適的信徒,你有勇氣去跟他們分享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