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三十九天

以智慧看透生死

「智慧人的心,在遭喪之家;愚昧人的心,在快樂之家。」(傳7:4)

智慧之心,為甚麼會「在遭喪之家」呢?這可能有幾種意義。首先,遭喪之家往往需要陪伴、安慰和幫助;智慧人自然想要幫助他們。當智慧人從生命之道上升時,他們不是不吃人間煙火;相反,他們可以用看透生死的智慧,去安慰喪親的哀傷者。的確,智慧人可以適當地向遭喪之家分享人生智慧。

二、思想死者的人生,學習生命的功課。哭喪之家,多多少少會回顧逝者的人生;這可以是人增長智慧的時間。這不但是向逝者學習,也可以看看神在那逝者身上的工作。當然,有些人的死亡,只會令人感到各種的疑惑和憂傷。不過,另一些卻可以使人領悟「種甚麼,收甚麼」的道理。一些香港人就相信,惡人不是因意外而死,就是在死前一段時間內,飽受折磨。因此,詳細瞭解逝者的一生,通常都是有收穫的。

三、思考死亡的意義。思考死亡能讓人意識到生命的脆弱,人生的無常,讓人思考生活的意義,生存的價值,從而更明智地把握時機,而不是視生命為理所當然。這種思考往往使人能夠脫離社會潮流,並所追逐的短暫名利,而認真看待死亡,使人尊重自己的生命,尋找生命中的永恆意義。相反,愚昧人尋找眼前的快樂,甚至愚昧和邪惡的快樂。這使人錯失生命的真義,錯失深度的思考。

四、思考逝者的歸宿。前文提到:智慧使人遠離陰間。在回顧以上種種主題之後,人或許可以參透死亡後的生命。蒙神拯救之義人離世,往往留下平安、恬靜和智慧;相反,惡人離世,常使人感到有烏雲蓋頂,愁眉不展。因此,在大部分的宗教內,死亡往往被視為人生通往永恆的中途站。的確,死亡使人思想生命整體的意義,放眼死後的世界,把握機會信靠我們的造物主,使信徒邁向正直、誠實和公義,並收穫永生的福份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試過從逝者身上學習人生的功課嗎?如有,那些是甚麼呢?

2) 你覺得思考死亡,可以使人重拾正直、誠實和公義等美德嗎?為甚麼呢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