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四十五天

公義和智慧使家人快樂

「義人的父親,必大得快樂;人生智慧的兒子,必因他歡喜。」(箴23:24)

以上經文提到:義人和智慧人的父親,也很可能包括母親,都會歡喜快樂。過去至今的不同經文都提醒人,真正的快樂不在於麻醉自己、吃喝玩樂,而在於問題得到解決,生命得提升。的確,聖經挑戰信徒,要脫離膚淺的歡樂,尋找持久、永恆而有益的歡喜和快樂。

聖經提倡由公義和智慧而來的歡樂,是需要人付出代價和努力,並忍受一段不容易的日子,才會得到和享受到的。世俗的歡樂很簡單,只要有錢和有時間,就可以得到;不過,屬靈的歡樂卻是需要信徒有心追求,在一段較長的日子後,才能得到。的確,沒有公義,就沒有快樂;沒有智慧,也沒有歡喜。

再者,在聖經中的公義和智慧,絕對不是單純為了個人的享受;相反,別人將會因你的公義和智慧而感到歡樂。錢財的獲得,可能使自己和後裔得益;公義和智慧的獲得,卻使上一代快樂。當然,對於肯受教的下一代而言,義人和智慧人同樣顯得寶貴;因為後人也可以在前輩的基礎上再進一步,精益求精,孕育出更蒙福並公義的下一代。公義和智慧需要很多解釋的,所以,經文提到「父親」和「兒子」的關係,實在值得花時間去詳細瞭解的。引申而言,義人和智慧人身邊的人呢?相信他們或多或少也可以學到公義和智慧,得到善果,從而歡樂。

心靈的歡樂使人有力量。義人和智慧人的長輩和後裔都得歡樂,那麼他們自己呢?相信義人和智慧人自己必定有心靈的滿足和歡暢。不過,他們通常更想在公義和智慧上力臻完善,而不單是去尋找個人的歡樂。這種在公義和智慧的路上感覺到自己有進步,是令人感覺喜樂和有力量的,並且對於身邊的人是有感染力的。筆者認為,信徒尋得和分享屬靈的智慧和公義,在正常的情況下,是可以使信徒群體有屬天的歡樂的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感到自己在公義和智慧的路上進步時,是愈來愈喜樂和有力嗎?

2) 當你追求公義和智慧時,感覺到身邊的人也得幫助、得歡樂嗎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