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零二天
生命的責備
「聽從生命責備的,必常在智慧人中。棄絕管教的,輕看自己的生命;聽從責備的,卻得智慧。」(箴 15:31-32)
經文中兩次的「責備」,都同樣用了一個字tokachath,也包括「斥責,糾正,懲戒,論點、論證」的意思。筆者理解,生命的責備,是指可以帶來生命的責備。因此,責備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令人無望、絕望的責備;另一種是帶來希望,使人積極,走向生命之道的責備。使人絕望的責備,當然要堅決拒絕它。但神的命令和吩咐,是要使人得生命的;祂也鼓勵我們要選擇生命。這兩節經文同樣指出了智慧人的一個特徵,就是聽從生命的責備。智慧人渴望糾正自己的錯誤,消除自己的愚昧,並想從過去的痛苦中有所學習,以致能夠有更多的智慧,並且喜樂地行在屬神的道路之中。但愚昧人聽到了生命的責備,也可能會覺得不順意,而棄絕它。
在豐衣足食的社會中,人們很容易看重尊榮、面子等;所以,一般來說,就是怕別人的責備,尤其是公開的責備。因此,在不少的社會中,就出現了講表面,求面子,並忍耐和包容問題等的現象。久而久之,這就孕育了大量逃避問題,包括不願意正視自己問題的人。如果信徒群體出現這種情況,愈多的聚會,就只會使人變得更加愚昧。在這情況下,聽從責備的智慧人,就可以組成一個小群體,彼此鼓勵和提醒。
經文指:「棄絕 (別人) 管教的,(就是) 輕看自己的生命」。因為當自己有錯,卻拒絕他人的糾正或責備,最終只會使自己的問題擴大,甚至使問題倒過來,使人走上滅亡之路。棄絕管教的第一步,就是拒絕面對自己的問題。相反,面對自己的問題,處理裡面逃避問題的傾向,就是聽從生命責備的第一步。信徒可以祈求耶穌加添自己的心力,祈求主的智慧臨到,消解所出現的難受的情緒,以聽從生命的責備,使自己有動力去處理自己的問題,繼而堅定地走上屬神智慧的道路中。
思考問題:
1) 你能夠分辨哪一種是生命的責備,哪一種是致死的責備嗎?兩者有所分別的關鍵是甚麼呢?
2) 你覺得自己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嗎?如有的話,你想怎樣靠主解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