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一百零八天
態度決定智慧
「褻慢人尋智慧,卻尋不著;聰明人易得知識。」(箴 14:6)
「沒有人能以智慧、聰明、謀略,敵擋耶和華。」(箴 21:30)
上節經文的「褻慢人」,原文lits,主要的意思指「說話狂傲者、輕慢者、侮慢者,戲耍」。與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開端」相反的,就是「褻慢人尋智慧,卻尋不著」。這裡尤其指輕慢至高神的人,是不能夠得到從祂而來的智慧。因此,單有尋求智慧的心並不足夠;人對於神的態度更是很關鍵的。
這種講法,可能會引起一些反響。因爲有人可能會認爲:狂傲的人,也不是完全沒有智慧嘛,他們也可以有一些聰明。但對比以上兩節經文和現實的情況,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,就是:敬畏神的人,能夠得著的智慧,即真智慧;褻慢人即使有智慧,都不是真智慧,因爲人的褻慢會扭曲了神的智慧,變成了邪惡的智慧。其實,一切的智慧都是由神而來的,人無法創造智慧,只能夠扭曲神的智慧去敵擋祂。那就是說,人對神的態度決定了自己所領受的智慧種類。
沒有人可以用智慧或聰明等,去敵擋至高的神。雖然人造的智慧可以模仿神的智慧,一時迷惑人;但任何邪惡的智慧,不單只不能夠對神自身構成任何的威脅,最終,當中的邪惡只會到頭來傷害人自己。再者,有不少人是一邊信耶穌,卻一邊模仿世俗的智慧。這些人所得到的智慧,是好壞參半的,而當中的正直很容易被扭曲而腐敗了。
信徒需要一邊尋求神,一邊調校好自己對神的心態,愈來愈準確地認識神和祂的工作。上節經文中的「聰明人」原文bin,意思指「思考者、分辨者、明白者,明哲人」。因此,以神的話去分辨一切,思考和明白真正的知識,從而明白各種事理人情,是邁向智慧的重要之途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信徒要努力認識聖經的真理,並一切有助學習真理的學科。這也是在世界各地很多大學或高等學府中,基督徒佔的比例偏高的原因。
思考問題:
1) 你同意因不同的態度,而決定了尋找到智慧的不同種類嗎?爲甚麼呢?
2) 你覺得自己是愛思考和愛分辨的人嗎?又,你如何可以靠主再進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