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二十天

棄假求真

「耕種自己田地的,必得飽食;追隨虛浮的,足受窮乏。」(箴28:19)

與真話相反的,就是假話;相類似,真象的相反,就是假象。說真話的人追求公義,就如人耕種自己的田地,必得豐富的結果。相反,人追求虛浮之後,就不能產生好結果,只有貧窮。不過,當代社會有一個現象,就是把虛浮的東西,變成有價值的東西,甚至使人趨之若鶩。進一步,有人認為:聖經中也有假的東西;而且那些假的東西,也能夠盛載真理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?

在信徒說真話,追求真相時,有兩點很重要的原則,就是:一、由神話語確認的真實;二、真實出現過的。由神話語所確定的,就是真的;沒有神話語所確定的,就是假的。舉例而言,以賽亞書共有六十六章,有人認為不可能由一位以賽亞先知所寫;因為在書卷後段,明顯有關於耶路撒冷被毀的記載,也因為書卷的前部份和後部份的文體及内容各異。但在新約,如馬太福音中,較多引用以賽亞書,也沒有指出以賽亞書的作者是多於一人。因此,新約作者確認了以賽亞書是由以賽亞所寫的,由神的話確認了,就是真實。信徒要先清楚分別甚麼是聖經中的真相,並神所確認的真實。此外,另外一種對於真相的看法,就是認為真實出現過的,甚至有證據的,也是真相。

當信徒決定要說真話時,不單只要推動自己變得誠實和負責任,也必須要面對自己裡面想造假、想追求虛浮的根源。信徒要認真思考:自己如果有作過假見證,或是追求虛浮時,帶給自己甚麼結果呢?這些東西是否使自己變得貧窮、變得詭詐,甚至落入要以謊話遮蔽謊話,即不斷講大話的循環,並落入那惡者的捆綁中呢?相反而言,信徒尋求確認神話語的方向,是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,變得跟真相和神的話語一致;但在信徒不能肯定時,就需要尋求和分辨神給予個別信徒的判斷了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覺得自己有追求過虛浮的東西嗎?如有的話,你所得的結果是甚麼呢?

2) 在尋求、堅持,努力為真相和真理的過程中,你樂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價呢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