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八十九天

樂於糾正自己的錯誤

「當止住怒氣,離棄忿怒;不要心懷不平,以致作惡。」(詩37:8)

「謹守訓誨的,乃在生命的道上;違棄責備的,便失迷了路。」(箴10:17)

上節經文的「離棄」與下節經文的「違棄」,即前文的「捨棄」(愚蒙) (箴9:6),原文同樣是 ‘azab,也指「離開、撇下,放棄、鬆開」等意思。上節經文前文提到,當神的百姓看見惡人亨通時 (詩37:7),就心懷不平,甚至發怒作惡;這是愚昧以致犯罪的一個例子。因為人錯誤地心懷不平,就很容易被捆綁,甚至走在滅亡的路中。相反,信徒的確需要捨棄愚昧的忿怒;這可以由向主承認自己的問題開始,例如因心懷不平而發怒,並求祂幫助。

在發怒時,信徒可以瞭解自己為甚麼會心懷不平。這可能是因為與別人錯誤的比較,甚至妒忌別人的亨通而來;更根本地說,這也可能是人太著重現世短暫的成功和財富所致。人要捨棄愚蒙,可以從根本處瞭解,自己的愚蒙是從何處而生,為甚麼自己要接受那些錯誤的價值觀、眼光和視角等等。往往,人的愚蒙是從小時候,並從壞人或惡人而來的,通常配合著錯誤的信念和相關連的不恰當情感。

下節經文提醒人,神的訓誨和責備,其實是一體的兩面。不可捨棄的,不單只是神的訓誨,更是帶來生命的責備。「訓誨」原文musar,也指「指引,管教、糾正、懲戒,責備、警告」的意思。換言之,人需要記住自己有錯過的地方,不可一錯再錯;同時,也要記得有用的警告,以避免危險或犯錯,並遭受懲戒。對於信徒來說,接受責備是重要的,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肯願意面對自己的過錯,並盡量減少犯錯的機會。肯願意面對自己的過錯,也意味著人不單只不會逃避問題,還會樂意聆聽他人,並做一個不斷糾正自己錯誤的人。此外,責備通常都是透過他人而來的;這經文也意味著人可以透過別人得到糾正;與別人正面的交往,不單只是接受責備,還可以汲取教訓,從而變得更有智慧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是一個樂意糾正自己錯誤的人嗎?為甚麼呢?

2) 你覺得自己有哪些「愚蒙」是需要捨棄的呢?那些愚蒙的根源又是甚麼,並如何有效地靠主拔除呢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