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六十九天

求智慧,不是求私利

「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,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。」(傳7:7)

「智慧的未必得糧食,明哲的未必得資財。」(傳9:11中)

舊約時,以色列中的智慧人,不一定是有錢人;新約時,主耶穌在世傳道的日子,也很少享受過富裕的日子。沒有足夠的金錢過生活,勒索和賄賂,就可以敗壞人所有的智慧。賄賂就是為利益去做不義的事情,當中不一定有金錢交易,因為不少賄賂是以禮物等的形式出現。因此,在追求屬天的智慧時,信徒要留心,不要把已有的智慧變成愚妄。執筆時,筆者在過去信主約四十年間,的確見到不少信主的智慧人,變成愚妄。因此,追求智慧的人,往往需要勝過很多試探或欲望,包括貪愛物質,只顧賺錢,甚至脫貧改善生活等正常渴望,而要專心致志地使自己變得更有屬神的智慧。

就下節經文而言,追求智慧者,需要有心理準備,明白屬靈的智慧不是糧食;不過,智慧人往往有聰明去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。對於身體健壯的人而言,短期的禁食祈禱,也不失為面對不夠糧食的好辦法。因此,信徒要考慮,捨棄愚昧,追求智慧,在人生中是較為重要,還是仍在愚昧,但追求錢財、甚或享受物質生活,較為重要些呢?

再者,智慧聰明能夠使人得益,不過,這往往不是直接或即時的得益。在智慧的大海中,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,累積智慧,才能發揮其功效的。同時,智慧的最大益處,是叫人可以找到至高主,這位厚賜百物給信靠祂的人。因此,在捨棄愚蒙,追求智慧的過程中,需要堅持和毅力,才能夠享受到智慧的果子。期間,參考上節經文,信徒在勒索和賄賂未到之前,最好都是先行預備自己如何面對別人的壓制或利誘。信徒若果心志不夠堅定,接受了別人的勒索或賄賂,智慧就變得彎曲,一切所領受過的,也就栽進了歪邪的地方而變質腐敗了。

思考問題:

1) 你覺得自己能夠勝過勒索和賄賂等的試探嗎?為甚麼呢?

2) 智慧與私利,你人生立定的方向是尋找哪一個呢?你是真的不怕貧窮嗎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