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年 第四十三天
暫時的歡樂
耶穌說:「約翰是一盞點亮的燈,你們情願暫時在他的光中歡樂。」(約5:35新譯本)
耶穌評論施洗者約翰與群眾間的關係時,指出當時有不少人喜歡跟隨他。相類似,有些人喜歡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學說,多於耶穌基督的信仰。這很容易理解;因耶穌基督要求成為信徒的主宰,相反,很多宗教信仰和學說對於人的要求沒有那樣高。很多人的願望就是喜歡自己作主、自我改進,不喜歡臣服於至高的神。橋樑雖是重要,但橋樑永遠不會是終點。
不同的宗教信仰所提倡的,真的是你心所願的嗎?伊斯蘭教的經典可蘭經中,提及到遇有反對者,可以使用武力。這種以武力威脅人皈依的主張,是對的嗎?孔孟之道,引申出來的偽善和假裝良好,又傷害了多少人呢?佛教所主張的轉世輪迴,真的是這樣嗎?主後1900年,據估計全球人口不足17億;到了 2000年,全球人口超過61億。一百年間,多了44億,莫非草木、牛羊、昆蟲等等都突然間做得太好,在這一百年間升了級而成為人類嗎?印度教主張的種姓制度、階級主義,真的是對人類,尤其是眾多的賤民是公平的嗎?猶太教嚴守律法,但若果忽略了耶穌基督的極大救恩,又有何益處呢?
更奇怪的是,在一些自稱為基督徒的群體中,出現了一種「只要一次決志信耶穌,就可以上天堂」的主張,而且這個「信」,是任由人主觀定義的,譬如說,你說你自己是「信」,就沒有人可以否認你的「信」。這奇怪的方程式,並不是義路,而是死路,是人假借基督教的信念,配以徹底的主觀主義 (subjectivism),而衍生出來的異端。(主觀主義主張人們的思想活動是經驗中唯一毋庸置疑的事實。這不是能夠共享,也不是公共的,並且沒有外部和客觀的真理存在。)實在,不根據聖經,就不能確定誰是基督,也不清楚得救的信心是怎樣定義;這樣,又怎會沒有客觀或跨代信徒群體所定義的真理呢?沒有跨越時空的群體所確定的真理,又何來真實的基督教信仰呢?
思考問題:
1) 你覺得自己有需要克服人性中不願意臣服於至高神的問題嗎?如有,你想怎樣解決呢?
2) 你自覺是否有受到主觀主義的影響呢?如有受影響,你會怎樣清除它呢?